Sunday, September 30, 2007
王麗雯/ FrancoisTrauffet
傳三甲 林慧眉 Charles R. Berger's 降低不確定性理論
李育璿/ Antonin Artaud
Saturday, September 29, 2007
Friday, September 28, 2007
傳三593090027李心蘭
洪辰緯/ Walter Benjamin
Thursday, September 27, 2007
莊孟潔/ Anthony Giddens
陳柏豪/ Herbert I. Schiller
Wednesday, September 26, 2007
林淮瑜 Max Horkheimer
林宥諭 /Theodore Adorno
吳政瑩/ Herbert Zettl
蔣瀞儀/賀夫蘭 Carl Hovland
Hovland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及時聞名的實驗心理學者,在1942年參與美國陸軍部的研究工作,擔任「戰爭研究部」首席心理學家和實驗研究策劃人,從事戰爭宣傳與提高美軍士氣的研究,並鑽研軍事影片的宣傳效果,根據這些研究結果,出版一系列有關戰爭期間對軍人的宣傳研究,如〈美國軍人〉(America Soldier),但是軍方只是為了企圖短期達到說服軍人、提高士氣的效果,並為建構理論的興趣,所以賀服蘭只得返回耶大,以系統化的實驗法,繼續研究有關說服傳播的問題。
耶大並沒有傳播科系,賀夫蘭領導一群心理學者,組織一個科際整合的「傳播與態度改變」大型研究計畫(Communication and Attitude Change Program),以實驗法進行一系列的傳效果研究,並陸續出版他們的研究成果。
許伯豪/Raymond Williams
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1921~1988)
英國著名的文化理論家和馬克思主義思想家。在其一生中,威廉斯廣泛研究了文學藝術、政治、大眾傳媒、哲學、歷史等諸多領域的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特別是對社會主義運動和馬克思主義思潮進行了獨具匠心的研究並提出了著名的「文化唯物主義」的理論,對當代馬克思主義和文化研究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在一篇紀念文章中,《新左派評論》主編布萊克本(Robin Blackburn)曾指出:「威廉斯是英語世界中最具權威性、一貫性和原創性的社會主義思想家。」
出生於英國工人階級家庭。高中畢業後獲獎學金,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攻讀文學。後因二次大戰爭招入伍,中斷學業。1945年戰爭結束重返劍橋,完成學業。威廉斯出身勞工階級,深知唯有提升工人教育,才是改善生活推展社會主義民主的要道。因此,加入了「工人教育協會」,從事成人教育工作。直到1961年,受聘劍橋大學講師才離開。
威廉斯一生關心文化與社會議題,投身研究。在早期的文化研究中注意到對大眾文化的探討從觀察的出發點上就存在一系列值得質疑的問題,通過對大眾概念的剖析和指出大眾文化研究中觀察的局限,他提出了自己的觀察立場,主要著作有《文化與社會》、《漫長的革命》、《電視》、《鄉村與城市》、《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等,是英國文化思想大家,精通文藝批評,是文化研究的奠基者,更是英國傳播研究的啟蒙師。
1988年去世時,被譽為「英語世界中最具權威,最言行一致,最有原創性的社會主義思想家。」「英國在社會和文化方面,最重要的思想家。」「戰後英國最重要的社會主義思想家、知識份子與文化行動主義者。」可見其地位之崇高。
陳薇如/ Jean Piaget
林純奕 /Helene Cixous
海蓮娜.西蘇 Helene Cixous
後現代女性主義 Postfeminism
該理論來源於後現代主義。婦女最根本的解放是思想的解放,反對把女性主義理論變成僵化的教條,應從女性的地位來探討全球女性主義者聯合起來的可能性。 婦女地位並不穩定,並隨著政治、經濟、文化、意識型態的變化而變化;婦女基於改變自己地位的共同願望而相互合作;第三世界婦女應參與女性主義理論的發展,並建立全球女性主義網路。
女性書寫 Écriture Feminine
由法國女性主義者包括海蓮娜.西克蘇(Hélène Cixous, 1937- )與伊利加雷(Luce Irigaray, 1930- )等人所發展,認為女性書寫是一種對抗被宰制性父權文化所吸納的書寫與閱讀形式。她們從拉岡(Jacques Lacan, 1901-1981)的精神分析出發,認為父權文化偏好上下層級的思考方式,把思維建立在一系列的對反上面(如男性/女性、文化/自然、理性/感性、主動/被動),還外加男性對女性的宰制。
李欣家 /Pierre Bourdieu
相對於法蘭克福學派(The Frankfurt School)的文化絕對主義,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社會習性(habitus)的觀念。Pierre Bourdieu不認為人會受固有的文化結構影響,因為人有自由意志。
人的文化資本是可以透過自由意志自行使用,消費者因為文化資本、文化品味的不同,而造成不同的文化消費,因此社會資本、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可以相互轉換應用。而一個人的消費品味是一種自我定位,因此也形成了文化品味的區隔、吸收與抵抗。以台北市的消費文化為例,並不像傳統五星級飯店與小吃攤那樣兩極化,現在文化消費已漸漸出現高價奢華與平價奢華。
而Pierre Bourdieu也提到:[消費是一種相對自主的實踐過程。]一個人的消費並不會完全受到資本的影響,他會享受自己消費自主的實踐,例如一個學生族群的成員可以買LV、喝Starbucks,而且樂在其中。
Tuesday, September 25, 2007
張庭維/Nicholas Mirzoeff
傳三甲 張景凱→欲探討 "The bullet theory 子彈理論" by Dr. Schramm,1971
江若文/ Juergen Harbermas
Monday, September 24, 2007
Saturday, September 22, 2007
陳俊瑋/Roland Barthes
羅蘭巴賀德(Roland Barthes)開啟了當代的符號學,也是法國結構主義到後結構主義的最重要先趨之一。1964年寫就了《符號學要義》(Elements of Semiology),他的符號學研究和語言學家索緒爾(Saussure)、雅克慎(Jakobson)有關,而且受到李維史陀(Levi.Strauss)等法國結構主義理論的影響。
羅蘭巴賀德更進一步的影響在其廣泛涉及的領域:從神話到時裝、戲劇到 文學、攝影等種種文化產品,甚至,發展出兩種不同性格的理論寫作取向:一種是具嚴格的科學性研究格式。而另一種比較特殊的言語(文本)寫作形式關係,如後 來的明室,詩意的句法形成後,其在後結構主義式思維中,對書寫語詞的質疑與反省。這兩種面向的理論寫作對電影與空間提出深具影響力的分析。